你能帮他们在隐私部位上画上衣服吗?1月4日,在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一堂活泼有趣的生理知识课正在进行着,课的名字叫“我来保护我自己”。
课堂上,来自成都心传青少年心理关爱中心的心理性教育专家给孩子们发了一页卡通画纸,让孩子们给上面的小人儿穿上衣服,进而指导孩子们了解什么是
隐私部位、自己身体的都有哪些“小秘密”。
这是“未保·未来”四川省未成年人保护社会购买服务省级示范项目的一个片段。为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深入开展,探索切实有效的工作模式,共青团四川省委、四川省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开展了“未保·未来”项目。
从2017年11月开始,一直到2018年6月,将有7家社会组织陆续走进校园、社区、企业等地,通过知识讲座、现场模拟、互动游戏等方式,给孩子和家长们送上与未成年人有关的各类课程。
“整个项目预计开展活动100余场,覆盖成都、达州、德阳、广安、乐山、宜宾等地,将服务未成年人超过24000人。”
据共青团四川省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这7家接受购买服务的社会组织分别是成都市锦江区蓉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成都武侯区心传青少年心理服务中心、四川省阳光青少年服务中心、达州众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德阳市未成年人心理成长指导中心、广安四川信和信律师事务所。
这7家社会组织将在未保主题讲座、青少年个案介入、未成年人性教育、预防未成年人性侵害、预防校园欺凌讲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和法治教育等方面提供社会组织特有的专业服务。
“当孩子问你什么是隐私部位,你知道怎么回答吗?”“面对寝室中的冷战,你会怎么办?”
目前,“未保·未来”项目已经举行了数场讲座,收到了孩子和家长们的热烈欢迎。
在德州仪器厂区内,一场名为“和你的孩子谈谈性”的主题性教育讲座就吸引了超过30位家长报名参加。
“娃娃大了,很多事情是懂非懂的,性教育必须跟上,但是怎么开口和娃娃讲,我和孩子爸爸都有点拿不准,所以听到这个讲座就报名了。”
一位参加讲座的家长表示,讲座在语言的归纳组织、交流的方式方法等方面都讲得很细,自己学到了不少。
4日在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的课程,也让42位一年级的小朋友受益匪浅。“对待任何让我们感到不舒服的身体接触,都要勇敢地说‘不’,因为我的身体我做主。”
一位刚参加完课程的小同学说,自己学到了“如果危险真的发生在了我们身上,错不在我们,而是坏人,我们应该告诉爸爸、妈妈、老师和警察叔叔,让坏人得到应有的处罚。”
“我们还以预防校园欺凌为主题设计制作了一批直尺及笔记本,将免费发放给在校学生。”共青团四川省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以这样的方式向学生们传播“对校园欺凌勇敢说不”、“打造阳光、安全校园”等理念。
目前,共青团四川省委和四川省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联合拍摄的未成年人保护公益广告及MG动画宣传片也在紧张筹备中,不久后将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播出。
图片由团省委提供
|